漫话青花瓷 |
来源:-
时间:2008/9/16
|
|
|
央视2008年春节联欢晚会上台湾当红艺人周杰伦一曲《青花瓷》传遍大江南北,青花瓷———景德镇四大名瓷之一的优秀传统产品再次成为焦点,青花相关纹饰无疑将成为2008年的流行元素。为什么上千年的青花瓷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会再度炙热?本文将要从青花瓷的产生历史、青花瓷的历代影响以及青花瓷的产品特点等方面做一些分析与广大同行共同探讨。
青花瓷的产生
青花是我国陶瓷装饰中发明较早的方法之一,用钴青料(钴土矿)研磨细加之茶水使其成为墨汁般乌黑的色料,然后用毛笔绘制在坯件上,再上罩一层白色透明釉,在1300℃的高温下用还原焰烧成。釉下钴料在高温烧成后呈现出蓝色,习惯上称为"青花"。青花具有中国国画的笔致韵味,青花的魅力在于瓷质细洁而色白,釉下彩的蓝色彩绘,幽靓苍翠,图案装饰雅俗共赏但又不失庄重,在我国陶瓷工艺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青花瓷的历史悠久,其诞生于何时在过去的历史文献中均未有明确的记载,后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一般认为是元代景德镇的陶工发明的,从古瓷的收藏及考古资料来看,在元代的景德镇青花瓷已经相当精美了。从扬州塘城遗址发现了带有蓝彩的瓷枕残片,有些考古学者认为青花瓷最早出现于唐代巩县窑。随着巩县窑的衰落而暂时中断,直到元代青花瓷烧制技术在景德镇重新放出光芒,胎洁釉润,青花色泽艳丽夺目的成熟元青花瓷出现,至明清两代则成为中国瓷器生产的主流。青花瓷器则由唐而宋而元,源远流长,延绵不断。
青花瓷的历代影响
青花瓷是景德镇传统的四大名瓷之一,它的出现,结束了我国瓷器以单色釉为主的局面,把人类使用的瓷器推进到白瓷彩绘的时代,形成了浓厚的中国瓷器特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欢迎的陶瓷艺术品。 景德镇瓷器历来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的独特风格和造型优美而闻名世界。“青花”瓷又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和粉彩、玲珑、颜色釉号称景德镇四大名瓷。随着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景德镇传统的青花瓷被传到世界各地,其独特的实用价值与艺术价值深受世界人们喜爱,从而古老的东方文明国度就凭借这些精美的陶瓷被外国人所了解,瓷器(china)也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现代一般认为青花瓷是成熟于元代的景德镇,明代成为了瓷器的主流,清代达到了高峰,青花瓷历代成为皇室、达官贵人以及文人雅士所喜爱与收藏,在明清时期,在景德镇还专门成立了御器厂为皇室生产御用青花瓷。新中国成立以后,青花瓷多次作为珍品来赠送国际有人,1972年尼克松访华,周总理就用一套精美的青花瓷餐具作为礼品赠送美国总统。特别是景德镇青花瓷造型优美,色彩绚丽,装饰精美,素有“永不凋谢的青花”之称,景德镇青花瓷,被人们称为“人间瑰宝”。
青花瓷的优点
从青花瓷的工艺及艺术等方面看,青花瓷主要有以下优点:首先,青花瓷是高温一次烧成,彩在釉下,经过高温反映,化学稳定性很强,不怕大气和酸碱侵蚀,色彩能经久不变。同时它与釉上装饰不同,彩料中不需要配合含铅镉量很高的熔剂来帮助发色和降低烧成温度,因此用户不必担心铅镉溶出的毒害,作为餐具特别合适。所以它不但是现代各种大型宴会的理想用具,即在科学知识尚未普及的古代,我国人民从实用及艺术等角度出发,也认为餐具用青花瓷较好;其次,青花瓷是绘画艺术与日常用具完美结合的产物,它具有明净素洁的色彩效果,尽管是用一种蓝色做画,但是只要画面浓淡、粗细、疏密、大小技法处理得宜,其艺术效果往往出类拔萃,引人入胜。白釉青花配合,使人感到清新明丽,庄重大方。加上青花瓷的纹饰题材极广,不论人物、山水、花鸟、走兽、龙、凤、图案等无不相宜,绘画手法工笔写意各有妙处,既适合装饰日用瓷,也适合装饰陈设瓷,是陶瓷生产中适应范围最广,艺术效果又很突出的品种;最后,青花瓷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
|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