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困境多系人为 |
来源:中国建材装饰网
作者:袁怡德
时间:2006/9/18
|
|
|
之所以定名“走出寒冬 中国强化木地板困境突围”,说明强化木地板行业目前正面临寒冬、身处困境之中;之所以有这么多行业领导、企业的高层领导以及媒体的朋友,放弃休息时间来参加今天的论坛,说明大家承认强化地板行业正身处寒冬和困境之中这个现实,并非常关切如何突围的问题。所以,我就“寒冬、困境和突围”这个中心议题,发表一点我个人的看法,供各位行业领导、各位同行、各位媒体朋友讨论参考。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寒冬,是自然规律现象还是人造景观?
众所周知,3·15欧典事件的曝光,是行业的诚信问题第一次非常突出地曝露在全国广大消费者面前,预示行业寒冬的来临。紧接着又有几个品牌被央视曝光,雪上加霜,使行业进入寒冬。如果说这两次的曝光事件属于“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这几件事情就让人感到心寒了:如xx品牌在四川被曝光检测只有600转、xx品牌在江西被曝光虚假宣传欺骗消费者、xx品牌在湖北被曝光甲醛严重超标、××品牌在江苏被曝光EO地板不EO……这些又说明什么问题呢?是这些品牌确实有问题还是有人在人为地制造问题?
我认为我们行业确实存在严重的不正之风,就是无限扩大对手的缺点并到处散发以打击对手,无限夸大自己的“所谓”优点,以抬高自己,实现损人利己的目的。这种行为所导致的结果是:一,造成同行反目、冤冤相报;二,给消费者、给媒体造成错觉,以为地板行业很乱、品牌产品不可信;三、品牌产品之间互相内耗,无暇打击“五劣”产品,使“五劣”板更加猖獗。这样的局面对整个行业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想结论不用我说,大家心里都非常明白。
所以我认为,我们行业面临的寒冬不是自然规律现象,更多的恐怕属于人祸。
二、困境,可能是管理程序设计中存在漏洞导致病毒入侵造成的
耐磨度和甲醛释放量是消费者最关心的两项指标,是竞争对手之间互相攻击时使用的最常规武器,更是媒体经常曝光的焦点。那么在强化木地板行业,如果企业在一样的材料、一样的设备、一样的制造工艺,并统一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前提下,是否存在质量绝对超越对手的情况?我想恐怕是不存在的。那么是否存在产品真实质量与检测报告显示的质量不一致的现象呢?我想,客观地讲,应该是存在着这种现象的。同时需要指出的是,不合格产品经营者出示给消费者的全部都是合格的检测报告。
漏洞一:只对来样负责。对所有送检的产品都出检测报告,而不检查产品的来源。
漏洞二:数据绝对精确化。在座的都是行家,请问在你们眼里,耐磨7500转与7800转有本质的区别吗?甲醛释放量0.6毫升与0.5毫升有本质的区别吗?我想应该没有区别,因为按规定检测数据是允许有一定比例的误差值的,一般是20%。但在销售终端、在消费者眼里,这些数据变成绝对化了,因为绝对化,所以7500转与7800转变成了有意义的区别了。所以,商家在这本来无意义的区别中动脑筋、做文章,偷梁换柱,误导媒体,误导消费者,造成混乱的竞争局面,使行业进入困境。
三、关于如何突围的几点建议和呼吁
1、强烈呼吁行业同仁共同努力,构建和谐的竞争环境,关键是约束部下以及经销商在竞争中注意道德规范。
2、强烈建议有关部门查堵管理中的漏洞。
(1)取消“对来样负责”的做法,杜绝不法商家“张冠李戴”钻空子;
(2)改进检测报告填写方式,不要出具具体数据,只写合格与不合格,以防堵“用最优检测数据值代替平均质量指标”的漏洞;
(3)评判标准要规范化。
3、强烈呼吁行业协会加强监督与管理。
4、强烈吁请媒体朋友对我们行业多一些正面的报道,并对我们行业的不正之风给予客观、实际的揭露,帮助我们行业健康、规范地发展。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