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的背后是什么? |
来源:建材与装饰
作者:夏朗
时间:2006/12/4
|
|
|
现在成都各个建材市场大打价格战。每隔一段时间,总有一个理由让他们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每到这个时候,活动现场无一例外的都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商家似乎真的赚了一个“盆满钵满”,消费者好像捡了一个大便宜。然而,我们的眼睛看到的仅仅是事物的表象,隐藏在事物表象背后的本质才是事实的真相,喧闹的优惠周活动真的令各方都受益了吗?
帝王风:企业是最大的受害者
“受害程度最大的是企业,其次是消费者,最后是整个行业。”对于目前搞得如火如荼的优惠周活动,帝王风木门执行副总何光驰表示出了自己的意见。首先,企业为了配合建材市场搞的优惠周活动,不得不拿出各种特价产品来吸引消费者。这其中的差价只有通过各种方式转嫁出去,要么降低成本,牺牲品质;要么减少甚至取消售后服务,这是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的,更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按照政治经济学原理,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根据供求关系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但绝不能离开价值这个中心轴。这样,消费者所期望的价廉物美的产品是不存在的,他们认为买到了价廉物美的产品,结果却发现产品质量不像宣传中说的那样好。而且,配送、安装服务也没有了,其实,无形中增加了消费成本。最后,受低价思维的影响,整个行业都会兴起一股浮躁之风,没有产品研发的投入,没有产业的创新,没有改善售后服务的努力,企业考虑的是如何降低成本来降低价格,从而占领市场,整个行业都会处于停滞不前的地步,最终受害的还是消费者。
瑞麟:赔本赚“吆喝”
“那次活动我们亏了10多万。”瑞麟木门副总经理阮健告诉记者,面对建材市场搞的各种活动,商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真实让利,在原材料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打价,商家“硬吞”下其中的差价,让消费者真实得利,“我们就当花10多万打了广告。这样的广告效益比任何空洞的宣传都有效果,”阮总说道,一种是偷梁换柱,在更换原材料,降低品质的情况下,降低打价,用各种劣质材料填塞拼凑,只在一些用肉眼可以看到的部位用好木材替代,甚至玩一些小花招,一部分产品打折,另一部分产品却暗中提价,这样不仅不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更会导致行业恶性竞争,冲击到那些循规蹈矩,不愿意作假的企业,加速行业混乱。
新源:价格战完全没有必要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定需要合理的利润来维持。一味拼低价,能赚一把是一把,追求短期利益忽视长远战略是不利于企业的长期正常发展。木门企业要取胜,靠的是产品的定位与品质。消费者最看重的还是产品本身的质量。新源木门钟培泽总经理说道,“新源木门就从来不参加各种价格战。如果市场方要求他们搞特价销售,也只是拿几款样品门进行处理,新产品不会参加活动。其实,这正是对企业负责,对消费者负责的表现,任何走中高端路线的企业都不会把精力放在打价格战上,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品牌管理能力,打造自有核心技术。长期举行各种优惠周活动,难免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钟总告诉记者。
建材市场在适当的时机举行优惠周活动是必要的,可以给企业一个宣传品牌的机会,给消费者一个买“相因”的机会。但如果把这种活动当作惟一的营销手法,周周搞、月月搞,就会损害各方的利益,建材市场本身也会在消费者心目中成为低档货的象征,找准市场定位,采取多种营销手段,在保护各方利益不受损失的前提下举行的促销活动才是受大家欢迎的。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