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们:关注你的心理健康了吗? |
来源:--
作者:白岩青
时间:2006/12/11
|
|
|
编者按:
作为“金字塔”顶尖的一群人,他们有着让人羡慕的财富,有着让人惊叹的业绩,有着不同寻常的经历,他们犹如一颗颗耀眼的“星”闪耀在尘世中,受人仰望、崇拜。然而,他们也有着常人相同的结局——猝然陨落。有如流星在天空划下一道光亮的弧线的时候,却又很快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这种消失与自然事物的消失、灭亡规律又截然不同,他们是通过极端且带有病态的方式,悄然离去。这种离去,令常人与同行震惊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无尽的思索。离去对他们来说也许是一种超常态的解脱,但是,对于已有这种想法的“现存者”和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幸存者,更多的是一种警世与觉醒。
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来解决沉积在我们胸中的“淤血”,化解凝结在我们脑中的痼疾,驱散藏匿在我们思想中的阴霾,而不是用草率的方式了结自己珍贵的性命。
老板们,繁忙的工作之余,请关注一下自己的健康(生理、心理),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
善待生命,珍惜人生,这才是工作生活的真谛!
据互联网一份被广泛引用的资料显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仅记录显示,中国就有1200多位企业家自杀。在中国改革开放短短二十多年的里程中,这是一个较为庞大的数据,也是一个庞大的损失。因为这些人中“精英”的离世,使其一手创建的企业也在日后的发展中逐渐没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其中,在对这些“精英”先后离世的原因做探究的时候,却发现一个令人惊诧的共因——抑郁症。也就是说都是因为个人心理问题导致的极端行为。从上海大众老总方宏,因抑郁症于1993年3月9日跳楼,时年59岁;贵州习酒老总陈星国,任习酒厂厂长15年,1997年7月28日在习酒厂被茅台酒厂兼并前夕举枪自杀;广州港澳中心李副总,在烂尾楼出售前夕,未能熬过,于2003年跳楼自杀......到2005年1月1日,山西鑫龙集团董事长赵恩龙的跳楼自杀;1月4日,著名民营企业陕西西安金花集团副总裁、上市公司金花股份副董事长徐凯(被发现)自杀身亡……再到2005年12初山东德州晶华集团董事长苗建中的自缢身亡,都不可幸免地遭受了同一个心理病魔的折磨,最终撒手人寰。
我们整理出这些已故“精英”的一些案例再次回忆,除了对死者表示惋惜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这些案例能够引起更多精英人士的注意,关注一下自己的心理健康!
案例一:亿万富豪山西鑫龙集团董事长赵恩龙跳楼身亡
……
赵恩龙其人
赵恩龙是个好人,熟悉赵的人莫不如此评价。
“赵总从不拖欠工人的工资,自己生活也一直非常俭朴。”鑫龙集团的员工告诉记者,1月4日赵恩龙出葬那天,仅运城市就来了900多人,“小车多得村里都放不下”,许多人哭得双眼红肿,“花圈就送了五百多个”。
根据赵恩龙亲戚和朋友的说法,记者大致理出赵恩龙的发家史。
赵恩龙1953年出生于山西闻喜县阳隅乡东杜村。兄弟姊妹5个,他为老二。1971年,赵恩龙中学毕业后到运城建筑公司做木工。因为表现突出,1974年他被招工进了运城市建委。几年后被提拔为办公室主任。
1987年赵恩龙辞职下海,创办了一家印刷厂。几年后,他又办起了第二家印刷厂,业务蒸蒸日上。1992年后,赵恩龙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办起运城北京火锅城、太原河东酒店。
1998年,财运亨通的赵恩龙开始把资金投向机械、化工产品和汽车配件经营等领域。这年,他还组建了山西稀土磁业有限公司。2000年,全国电解铝业需求猛增,赵恩龙筹资数亿元,一举收购了原运城市建材厂、炭素厂,并征地300亩,创建运城市鑫龙炭素有限责任公司。
一个套和债务逼宫
据知情人透露,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赵恩龙开始变得闷闷不乐。
“贷不到款,企业不好搞”是赵恩龙跳楼前常说的一句话。赵恩龙自杀后,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赵掉进了一个套:赵几年间向银行借贷4亿元,到2004年底银行需要平账时,赵无力还钱,银行遂想出周转之策:赵出面筹款归还银行,平账后,银行将此款又贷给赵,赵再还款给借款人。但是,赵将钱打入银行后,银行方却未能实现承诺。因无法对借款人作出交代,赵最终选择以死谢罪。
1月12日,运城市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曝出消息,称赵恩龙在两家银行共有约3亿元的贷款,银行方已起诉到法院。
赵恩龙之死是否因为掉进套中暂难确认,但赵被债务逼宫却是事实。
“赵恩龙在遗书中说,政策变化快,银行的贷款无法如期归还,借了朋友一些钱,不要说兑本,就是当时约定的利息也无法归还。”柴福兴说。
赵恩龙出事后,很多债权人在事发当天就闻讯赶到了运城。
“开始几天,还让进办公楼,但总找不到人。后来只能在大门外等了。”西安恒力压缩机公司的何宏伟告诉记者,“2002年我们供给他们的空压机及后处理设备,到现在还欠24.4万元货款。”同样焦急的还有西安瑞丰弹簧股份有限公司的孙东林。孙说,赵恩龙本已答应去年底付清余款,但到了年底,赵恩龙突然告知,有一笔银行贷款急需要还,余款只得过段时间再付。“现在他跳楼了,我们不知道该找谁好。”
据悉,已有十几家单位就鑫龙集团欠款一事,向法院提交了诉讼请求。
记者查阅赵恩龙旗下三家公司2003年度年检报告获悉,这三家公司的总负债已达上亿元。
运城市工商部门透露,跳楼前两天,赵恩龙更改了这三家公司的法人代表,“自己一个人扛了所有问题”。
这三家公司分别是:运城市关铝阳极材料有限公司、运城市鑫天利经贸有限公司、运城市关铝阴极制品有限公司。此前,这三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分别为赵辉和柴赵辉,2004年12月30日均更改为赵恩龙。“这样一来,借钱给他(赵恩龙)的人找人都没法找了,他一个人全扛了。”有人士认为,赵恩龙此举是以一人之死救整个公司。
宏观调控下的资金断链
“赵恩龙的产业发展得太快,快得不正常”,运城熟悉赵恩龙情况的人分析说,赵恩龙遭遇债务逼宫源自资金断链。
赵恩龙到底有多少钱,欠了多少钱?没有人给出答案。不过,赵恩龙过去的合作伙伴告诉记者,“盘子看起来很大的鑫龙集团有相当部分是泡沫,实际并不赚钱。”据称,因为赵恩龙人缘好,不少人愿意给他帮忙,包括为他在向银行贷款时提供担保,他的企业为此得以迅速膨胀。
赵恩龙的一些朋友介绍,赵恩龙早期非常有钱,但企业做大后,资金需求越来越大,其资金来源主要靠银行贷款和企业朋友间借贷。
据运城市经贸委官员证实,有多家企业为赵恩龙的公司提供过担保。山西关铝公司方面称,他们为赵提供了1.6亿元的担保。闻喜县银光镁业公司董事长任龙太称,他的企业也给赵提供了3000万元的贷款担保,但赵实际贷款1800万元,故银光镁业公司担保风险不大。
有人士指出,赵恩龙资金断链的重要原因是过度扩张,而宏观调控下的银根紧缩,又加速了其资金断链。
鑫龙公司一位员工告诉记者,2004年下半年,赵恩龙卖掉了外地的多家企业,将资金全部投入到运城的几个企业,结果仍是杯水车薪。柴福兴向记者证实,赵恩龙进入自己并不熟悉的药业后遭到重创。有关资料显示,2004年初,赵恩龙仓皇退出其合股经营的湖南中达骛马药业公司。
一个大背景是,2004年以来,国家实施新一轮宏观调控政策,其中对钢铁、水泥、电解铝、房地产和汽车五大行业的基本建设贷款被严格控制。不幸的是,赵恩龙的产业涉及到其中的电解铝和房地产两大项,赵的煅后焦、阴极炭块和碧海花园房地产项目,全都触及银根紧缩的“电网”,而赵的这些项目又均处于急需资金的建设阶段。赵为此在遗书中念念不忘“政策变化太快”。(据凤凰网)
企业简介:山西鑫龙集团始建于1998年8月,2002年9月组建集团公司,前身为山西省运城鑫龙稀土磁业有限公司,总部设在运城市南环东路1号。集团公司本部注册资本5183.1万元,总资产达4.5亿余元。集团公司下属4个控股公司,4个关联公司,是一个跨行业、跨区域、多品种,既立足于基础产业,又涵盖高新技术产业的科、工、贸一体化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主营产品或服务:煅后焦、阴极炭块、金属镝、镝铁合金、中药产品四磨汤、生血宝、胃祥宁、保健品先生口服液、氧化铝、铝锭和焦炭、进口铁矿粉的贸易业务等。
案例二:陕西富豪徐凯自杀之谜未解 风暴眼中金花集团无恙
……在几经犹豫之后,女出租车司机终于将所知道的事情打电话告诉金花方面,由此,她也成为惟一一个最后见到徐凯,并获知其心声的人。“当时我并不相信,但8日左右看到报纸后,才知道这事是真的。我非常后悔当时没有相信他的话。”
“徐总的离去让人感到震惊和意外,作为他16年的朋友,我为他深深地惋惜。”金花集团总工程师张培合先生说,“我与徐总从1989年就开始相识,在1998年被徐总引荐到金花集团工作,与徐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去年12月12日,我还为他举办了57岁的生日庆祝会。最近一个月来,徐总精神恍惚、情绪低落,生日过后就住进了医院。”
谁是“凶手”?
“是疾病、婚变和炒玉等导致了徐凯走上了绝路。”在分析徐凯自杀原因时,张培合认为,“徐总心地善良,一生中曾多次被骗,尤其是在感情上。经历三次婚变,最爱的人弃他而去,最‘恨’的人又将他推上法庭。而忧郁症、前列腺炎、糖尿病等诸多慢性病又苦苦地折磨着他。在收集玉器上,他投入了大量资金和精力,却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是假的。”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自2003年初徐被公司派往广州工作之后,他突然喜欢上了收藏玉器,并有意开办玉器博物馆。“估计他投入玉器方面的资金有2000多万元。如果这些玉器都是真的,估计价值应该在9000万元左右,但估计其中大部分都是假的。”知情人士表示,对徐凯费心淘来的玉器,金花绝大部分人士都不知道这些玉器到底藏在何处。“我也只是在徐总的办公室看到过一两件。”张培合说。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