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战建材下乡 专家解读新模式时代 |
|
来源:搜狐家居
时间:2010/3/4
|
|
|
“三农”工作的第7个中央一号文件于日前发布。建材下乡 、家电下乡等强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成为其最大亮点。2010年3月2日,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孟国强就“建材下乡”问题发表讲话。搜狐家居记者将进行跟踪调查采访,敬请期待:《独家解读:建材下乡激发新模式和新渠道》。
建材下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专家解读新模式时代
解读专家: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会长 孟国强
今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文件)正式发布,明确提出“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加强村镇规划,引导农民建设富有地方特点、民族特色、传统风貌的安全节能环保型住房。”中央一号文件正式提出了建材下乡的重大政策,这是继去年中央和国务院推出“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农机下乡”之后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又一重大举措,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在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情况下,统筹城乡建设,加快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政策措施。“建材下乡”带来的不仅仅是一般性内需和一般性消费的拉动,从长远发展来看,它将是根本改善我国亿万农民生活方式、生存质量、公共环境、卫生设施,加快缩小城乡差距新的政策启动点。考虑到建材产品的产业连带作用和农民对于住房在改善生活水平中的首选要求,可以预计,建材下乡所激发出来的巨大的农村消费热情,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将远远超过家电下乡和汽车下乡的效应。建材下乡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民生、具有远见卓识的重大政策。
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是“建材下乡”政策的主要建议单位,一年来,协会围绕建材下乡,从我国农村住房、建房现状到建材下乡的品种、方式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和政策框架设计,这些调查研究和政策建议受到了国务院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正在融入到国家建材下乡的具体政策措施当中。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参考消息》、中国证券报、中国建材报、搜狐网等国内主要大型媒体对协会的这些活动都纷纷进行了突出的重点报道,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建材流通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协会的威望也随之日益提高。
本次大会,我们将向各位常务理事和相关企业、相关单位通报建材下乡政策建议的有关内容,研究建材下乡的具体途径、措施和方法,通过研讨,促使建材下乡方案更加合理、更加科学,并早日尽快在全国推出。
一、“建材下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意义重大。
去年年初,面对金融危机的巨大挑战,党中央和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保增长、扩内需”。我国建材业界根据中央当时推出的家电和汽车下乡政策,特别有针对性地希望能同时推出“建材下乡”。在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的组织和推动下,我国建材及建材流通行业的广大专家、学者、企业、专业组织反复呼吁,多方论证,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建材下乡终于写进了一号文件,这件事意义重大。
首先,建材下乡将启动巨大的农村消费,有效地拉动内需市场。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告,我国目前有农村居民7.2亿,农户约2.2亿户左右,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建新房、改造旧房正成为农村消费的一大亮点,农民对于改善居住条件有着空前的巨大热情,据协会调查,2.2亿户农村居民中,约有1985万户有新建住房要求。根据现有新建住房要求农户的总量,按“建材下乡”拉动每个农户10万元消费计算,即使有5%的家庭进行住房的改、装、建,即可拉动近千亿元的消费,这将十分有利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调结构、促消费、防通胀”的战略要求,进一步克服金融危机的延续性影响,保障社会稳定发展。
其次,建材下乡将有效地推进城镇化战略的实施,大大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工业化和城镇化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目前,全世界平均城镇化率为49%,我国的城镇化率虽然每年以1%的速度在递增,但目前也仅为45.7%,城镇人口仅为6亿多。我国农村居民的普遍现状是温饱有余,富裕不足。建材下乡政策的实施,通过农村居民住宅质量、住房结构的改善,将大大加快城镇化速度的推进,农村居住环境和居住条件将大大改观,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新农村建设,惠农、强农,有利于进一步缩小城乡剪刀差,解决长期困扰我国社会发展的“二元”经济结构问题,统筹城乡建设,带动小康社会全面发展。
第三,建材下乡通过刺激消费、有效消化产能过剩的同时,将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步伐,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建材下乡绝不是简单地将那些高耗能、高污染、质量低劣的建材产品向农村市场倾销,相反,通过严格的建材下乡产品准入和经销商准入,凡下乡产品必须达到国家相应的标准,必须达到绿色环保要求,否则不能下乡。这些措施将有效地引导企业淘汰落后,加快新工艺、新技术的实施,从根本上达到节能减排、压缩过剩产能的目的。鉴于农民收入较低的现状,建材下乡将会有相当部分的中低档产品,但低档不等于低劣,低档产品也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这是我们在建材产品下乡过程中尤其不能忽略的问题。因此可以说,建材下乡过程就是淘汰落后产能、引导低碳经济发展的过程。
第四,“建材下乡”将有效缓解外贸出口受阻产业困难,有利于出口产品转化为国内消费,稳定我国建材业及上下游产业的发展。同时建材下乡还有利于吸纳剩余劳动力,扩大就业市场,加快推进城镇和农村居民服务业的成长。
二、“建材下乡”政策建议推出过程。
2008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为保持经济的正常发展,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等一系列扩大内需的经济刺激政策。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通过各种方式促进企业扩大内需。通过对经济总体发展和建材产品在农村市场的需求判断,协会及时启动了 “建材下乡”专题研究,为最终“建材下乡”政策建议的出台作了大量积极务实的工作。
2009年2月,协会召开《建材行业如何逆市发展--2009年建材企业发展》座谈会,与相关的企业进行交流座谈,为坚定行业发展信心,发起开展“建材下乡”专题活动。
2009年3月初,经过初步调查研究,协会向国务院有关部委提出《关于积极扩大国内建材需求,拉动建材消费的若干建议》,其中第一条建议就是“尽快组织推动建材产品下乡”。
2009年3月下旬,协会主要领导先后接受相关媒体采访。透过搜狐等主流网络媒体呼吁 “建材下乡”,扩内需、保增长。
2009年6月初,国务院相关部委在听取协会关于“建材下乡”问题的汇报后,要求协会对“建材下乡”提出具体的意见方案。2009年6月底,协会关于《建议施行“建材下乡”政策请求报告》的初稿完成,上报国务院相关部委。2009年7月25-26日,中国建材商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就《建议施行“建材下乡”政策请求报告》进行了讨论,就与“建材下乡”有关的农村消费、三四级建材市场以及建材补贴品种、范围等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2009年9月25日,协会与商务部流通产业促进中心、重庆市商委联合召开了“建材下乡”研讨会,会上对“建材下乡”的必要性、可行性、政策操作建议三大问题进行了研讨。会后,协会汇总整理讨论情况后,以中建材协字[2009]42号文件《关于重庆“建材下乡”调研会的情况汇报》正式向国务院有关部委报送。2009年12月,协会将“建材下乡”政策建议和调研情况向有关部委汇报,得到有关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2010年1月4日,工信部与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就“建材下乡”问题进一步沟通,委托协会对“建材下乡”的一些具体细节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2010年1月5日-15日,受工信部委托协会向全国8省市发出了《关于推进建材下乡摸底调查的紧急通知》进行专题调查。与此同时,协会组织专人到河北定州对“建材下乡”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专门调查,本次调查共汇集了8个省14个自然村的基础材料,为推进建材下乡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数据资料。
2010年1月20日,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将收集的数据资料汇总,进行统计分析,并向主管部委正式提交了《关于推动“建材下乡”实施建议的报告》。
2010年1月31日,中发〔2010〕1号文件正式发布,提出: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
三、关于“建材下乡”受到普遍关注的五个问题。
(一)如何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强农惠农,坚决杜绝坑农害农?
“建材下乡”政策的提出,根本目的是改善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加快实现农村城镇化,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建材下乡”将实行严格公平的准入制度,坚持国家标准,坚持绿色环保要求,通过建立严格的产品品牌准入和建材下乡经销商准入制度,把质量过硬、合格达标、价格合理、低碳环保的建材产品推荐给广大农村居民。要严防高污染、高耗能、劣质建材下乡,对建材下乡过程中的坑农害农事件要坚决惩处,让农村居民在充分享受建材下乡政策所带来的实惠的同时,身心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最大限度地切实保障。
(二)如何通过实施“建材下乡”发展低碳建材,防止
|
| |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