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7日,天下着小雨,空气格外清晰,笔者在绵绵春雨中直奔屋之巧厂址,采访了胡学文总经理——
屋之巧——在重庆拥有很高知名度的高端木门品牌。13年里,它稳中求进;13年里,它蓬勃发展;13年里,它的市场如滚雪球般迅速扩展。它,到底有着怎样的魄力,能在“风起云涌”的木门行业中13年屹立不倒?
接下来,让笔者为你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笔者:胡总您好,据我所知屋之巧从开始做零售发展到现在,团队已有200多人,请问团队在壮大的同时给公司带来了什么压力?
胡学文:屋之巧从最初全公司只有一台电脑到现在有200多人,确实是个跨步很大的发展过程,压力也自然随之而来。团队的壮大是把双刃剑,因屋之巧的生产流程属于劳动密集型,所以对工人的依赖性很大。尤其是技术骨干,我们几乎可以说是离不开,这就造成了人员管理难度加大和人工成本增加,这方面的确给我们带来了压力。
笔者:那么对于用工成本增加带来的困难,公司考虑过用其他途径来解决吗?
胡学文:当然有,我们已经研发了一种新产品,准备走的路线是标准化生产。通过大量的机械化运作,能解决部分用工成本问题。而且这个新产品有一个优点,它的特殊材质能够突破南方实木门不适应的北方市场,这对我们打开全国市场十分有利。
笔者:说到打开全国市场,我有个疑问。现在建材行业竞争激烈,后起之秀也很多,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屋之巧有没有想过如何才能一直站稳脚?又有着什么样的长远展望?
胡学文:“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屋之巧虽有13年的基础,但也必须不断发展才能持续地赢得市场。目前我们制定了“四条腿”计划:夯实本地传统市场;携手工程渠道;扩展省外发达城市;开发网络销售四条线齐头并进。现在不论是重庆还是省外的经销商都做得不错,销售额每年至少有20%到30%的增长率。
当然屋之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速度还是比不上那些用大型设备来提高产量的企业。于是我们产生了之前提到的那个想法,研发能大量生产的新产品,让消费者自己在家里就像搭积木一样把门组装起来。据我所知,门行业里还没有这种消费者自己组装的产品,我们要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我们不仅有既定的目标,也有着长远的发展计划,不管市场怎样变动,我们都有十足信心把屋之巧做强做大。
笔者感想:离开屋之巧时天空仍在下着绵绵细雨,“抬头看路,低头做事”这样一个标题瞬间在脑海浮现。屋之巧现在虽然还没达到很高的高度,但他们有抬头看远方、成为集团公司的长远展望;也有低头踏实做事、做好产品和渠道开发的雄心。揭开屋之巧的神秘面纱——意识深远,行动沉稳。这样的企业在经过13年的风雨洗礼后,怎能不光彩夺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