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种酒,叫“舍得酒”。
有一种观点,叫“有舍才有得”。
愚蠢的人,站在利己的角度,执着于得,不知道舍,反而所得有限;
智慧的人,站在利他的角度,一心于舍,不计较得,反而得到很多。
企业亦是如此,当对企业命运作较为深入的探究时,我们不难发现,对“利己”或“利他”的取舍,以及对舍或得的执着,从根本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纵观成功的企业,对“舍得”的价值观的正确把握,正是主导企业或者个人成就辉煌的根本性力量。
四川铝材行业中“伟昌”就是这样一个在舍与得之间成长起来的品牌。而谈起伟昌在四川市场的发展,我们不得不提到杨云,这位两度放弃打造了6年的基业,最终成就伟昌辉煌、坚守“舍得哲学”的商人。
来蓉创业 挑战自己
1994年,杨云踏足铝材行业,而当时的他,仅是一名普通的经销商。机遇没有辜负这位满身壮志的年轻人,有着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的杨云在2000年已经成为当地铝材市场的翘楚。
6年累计的人脉关系,6年打下的牢靠根基,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可以选择继续稳坐“钓鱼台”,或是延伸事业线向其他领域迈进。
但此时的杨云,作出了一个看似不理智的决定——只身前往成都,继续自己的铝型材行业之旅。不同的是,他准备拉高战斗平台,做总代。
杨云的选择不仅“有勇”,而且“有谋”。杨云知道,自己来川发展的最大优势就是长年与各个厂家建立的良好合作关系,而劣势仅是对成都市场的陌生。此时,他决定与一个懂市场的朋友联合经营。虽然这样的合作在不到2年就结束,虽然朋友的撤离丢下了一个常人看似的“烂摊子”,但拥有坚定信念的杨云永远看到的都是阳光的一面,他努力去架构团队,用心服务自己的经销商。
来成都,是杨云第一次的放弃。这次,他叩响了成都的大好前景。
携手伟昌 书写传奇
2006年前的成都铝材市场,依然是中低端产品占主导。而此时的杨云,要么继续坚守自己的老阵地,稳住自己庞大的中低端市场;要么舍弃自己又一个6年打下的江山,寻觅一个优秀品牌全新耕耘市场。
杨云清晰地认识到,在铝材行业的长久发展之道,唯有选择一个优秀的品牌。2006年,杨云牵手广东伟昌铝业,成为自己全新的起点。
在有的人看来,舍弃自己苦心经营十多年,依然保持销量的基业不要,从零开始打造一个高档品牌,完全不符市场主流,不仅投入大,而且风险大,这是在“搏命”,杨云怕是疯了。
但是杨云认为,舍即是得,而且要得就必须舍——未来,必然是优秀品牌的天下。
结果证明一切。
经过数年的精心耕耘,伟昌在四川取得了让业界惊叹的成绩。从2006年到2012年,伟昌每年以同期300%的速度高歌猛进,完成了从市场占有率到
品牌打造的全面提升,伟昌在四川市场完成了质的飞跃。截止2012年,伟昌已在四川构建了相当完善的销售体系和服务网络,成了四川市场有效专卖店最多的铝材品牌之一。
携手伟昌,得益于杨云的第二次放弃。这次,他开启了成功的大门。
舍得“三心” 成就事业
伟昌在四川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奇,很多人都想知道,成功的原因何在?
虽然在杨云看来,伟昌在四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总结自己的成长经验时,他认为,跟他舍得付出的“三心”是分不开的——
对品牌——忠心。2006年,杨云决定将伟昌铝材作为重点品牌来打造之时,他对伟昌品牌的忠心可见一斑。每年在主流媒体不低于200万的广告投入,40多名营销人员的团队架构,20多名售后服务团队的打造,这些都是杨云选择伟昌后坚持做到的。杨云说,打造品牌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规划,从健全销售网络到提升终端形象,从提升经销商的经营能力到广而告之消费者如何选购优质铝材……在不间断的付出当中,伟昌的市场版图正在不断扩大。
对员工——爱心。杨云认为,一个企业发展的好坏与否,除了需要掌舵人在战略上的高瞻远瞩外,员工在执行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很重要。如同作战一样,只有发挥集体的力量,打胜仗的机率才会大。企业要做的就是对每一个员工提供一个最佳舞台,让员工在一个充满爱的舞台上发挥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现在,杨云每天保持与在外营销人员的电话交流,每月至少一次员工例会的深入沟通,从对员工心态的调节到对员工生活的关照,一点也不落下。
对经销商——诚心。在杨云的眼里,分销商与代理商之间的关系就是兄弟关系,代理商更多的时候扮演的是一个“大哥”的角色,要非常真诚地对待每一个兄弟,努力考虑的是让他们如何才能赚钱?如何赚更多钱?这些都是代理商时刻要为经销商考虑并去落实的,而不是货到付款就不管。深入骨髓去帮助,这是杨云对经销商的用心。目前,伟昌铝材的宣传已深入消费者了,公司营销人员定时深入基层,帮助经销商轻松地经营,把经销商的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
如果在此之前,我们还有“是伟昌成就了杨云,还是杨云成就了伟昌”的疑问的话,那现在,答案就是舍得成就了伟昌,也是舍得成就了杨云。
“没有张扬的炫耀,惟有敢作的承诺;没有前尘的重荷,而是充满生机和活力;没有旧俗的固封,而是擅长学习和吸收。”这是杨云留给所有认识他的人的印象。进入铝材行业这些年,杨云一直坚持以良好心态对生活、对事业、对客户,时时刻刻贯彻着自己“舍得”的智慧。
如果说,在此之前的杨云在事业上的收获是“义袭而取”的话,那么现在的杨云,已在“知行合一”的事业路上高速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