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世界观,是人们做事准则的总和。世界观包括生存观、合作观、价值观、处世观、竞争观、服务观……
一个人的世界观,就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指导思想。他所有的言行都是在这个指导思想下进行的,是符合他的世界观的。
企业也是这样。企业的世界观体现在其各个方面的理念上。
世界观如果和规律吻合,就会做事顺利、成功,也就是“顺天者昌”;反之,就会不顺、失败,也就是“逆天者亡”。

先求生存,再求发展。
这是很多企业在解读自身的行为时经常要讲到的话。
不管是生而知之,还是压力所致,他们的关注点并不错。不过,他们可能并不明白,其实,生存不是一种纯粹的状态,生存只有在发展中才能实现。
生存与发展,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
如果把企业的经营发展比喻为一个人骑自行车,那么,生存与发展的关系,就好比骑自行车保持平衡与前行的关系一样——骑车必须保持平衡(好比生存),但平衡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状态,必须、也只能在前行(好比发展)过程中实现。
不前行的骑车不叫骑车,而叫耍杂技(即使是耍杂技,也不能静止不动,而要靠杂技艺人通过身体的晃动来维持平衡);撇开发展的生存不叫生存,而叫“坐吃山空”。
像青龙国际建材城这样体量巨大的市场,犹如一艘巨大的航空母舰,其生存体系自然是一个庞大的系统。那么,这个体系它将会依赖什么准则呢?
一、平衡准则
世间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追求平衡的结果——任何某个局部的变化都会导致原来的平衡被打破,其它部分为了维护平衡,不得不随之变化,以“响应”该局部的变化。当新的平衡建立起来的时候,事物也就发展了。
每一种事物的运行都有应该遵循的平衡规律,和自己维持平衡的准则。
青龙的平衡准则,是尊重各种力量。
说到尊重,我们很多人都会说,我也尊重很多值得尊重的人啊。
同是尊重,内容却不一定相同。有人的尊重,是内心畏惧,不得不如此;有人的尊重,是厚此薄彼,欺软怕硬;有人的尊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青龙的尊重与大多数人的尊重,区别很大。用两个词形容很贴切:“低”与“诚”。
所谓“低”,是指青龙把自己放在一种恭敬态。这种恭敬态犹如“上善若水”的“水”的形态,“居善地,心善渊”,“利万物而不争”,对各方领导和朋友以及各种形式的合作者,谦和低调,恭敬有加。
这一点在青龙的董事长、总经理等高层身上反映得尤其明显。和他们打交道,有一种人们常说的和“邻家兄弟”打交道的感觉。
所谓“诚”,描述的是青龙真实的内在追求与言行上的高度一致性,表里如一,前后相随。我们见过很多企业的运作,注重表面的气势,注重一时的轰动,但带有明显的策划性,中看不中用,其作秀成分远大于事情本身的价值。当事人常常是出于“忽悠”的目的、按照自己的理解在行事。
青龙则完全不同,青龙要开展的每一项工作,都是在履行自己的真实的想法。这些想法总是围绕着一个核心:在怎么满足顾客价值的同时,还兼顾行业责任、社会责任。他们所做,都是为了达到实实在在的目的,不来虚的,不玩花的。
这一点从青龙的团队引导上都可以看出来,与别的企业有着本质的区别。很多企业做员工引导教育,都是教员工如何掌握各种销售技巧、攻关技巧,怎么忽悠顾客,怎么设置陷阱让顾客跳进来,怎么设圈套让顾客钻进去……青龙则绝然不同,他们认为,“爱”胜过一切技巧;在“爱”的面前,一切技巧都将黯然失色;有了爱,根本不需要刻意的技巧,所以,青龙教员工如何把爱的种子种在内心,如何建立内在驱动去爱自己的顾客,爱自己身边的所有人……
其实,最大的“诚”,不就是“爱”么!
二、前行准则
在影视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在行军路上,正面人物、尤其是我党的大英雄、大干部总是身先士卒,带头行进;而反面人物、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军官、地主土匪头子等总是坐在滑竿上,由人抬着走。
有的人办市场,只是把其当成生财工具,靠收取租金和各种巧立名目的收费发财。除了赚钱之外,他们很少或者几乎不考虑自己这个市场还应该做点什么,比如承担必须承担的行业责任,比如承担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等等。他们经常组织策划什么活动,虽说也挂着“让利的幌子”,但都几乎是为了更大的获利、为了“套住狼”而不得不舍弃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也还是偷别人的)。
在现实中,我们看过太多这样的“戏剧”:搞个什么稍稍带点公益性质的活动,就广泛邀请媒体,在媒体上的花销远大于事情本身的投入;捐资建个希望小学,非得在人家学校名字前不伦不类地冠上自己的名字不可,修个实验室、图书馆也要像立墓碑一样刻上自己的名字……
青龙做市场,形式上和其他市场好像没有多大区别,但实质上却有着本质的不同。这个不同就是,他们把做市场当成一项与商家有着共同目标的事业在做,追求着共同为社会创造最大化的价值,他们的诚信、责任和担当,让很多同行敬重、商家敬重。
他们选择的是自己身体力行,带头前进,而不是寄生生存。他们从生存理念、经营理念等方面引导商家、指导商家,并从始至终构建的都是带领商家共同发展、共同和谐、共同兴旺的平台。
这样的准则在青龙还没有开业之前就已经很明显地体现在他们的行为上了——
如,筹建青龙“商盟”,让入驻市场的商家拧成一股绳,进行整体引导、整体宣传、整体提升,共同应对市场竞争;
如,距离开业前的三个月,就开始进行“招市”工作,与《建材商界》紧密合作,下到二三级城市去, 推荐市场的品牌,邀请意向经销商前来参加开业活动;
……
人们常说,“言为心声”,而“桃李不言”,却“下自成蹊”。
“言”,表明心志,并无不可;“不言”,在于其准则的坚定与行为的笃定,因而是一种境界。
在生存观上,青龙国际建材城的境界是值得很多企业借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