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的积极性信念对个人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告诉自己,我会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从心理学的角度讲,这是一种积极性的信念。这种适当的积极的自我期待,能够增加影响他人的砝码。
“期待效应”又称皮革马利翁效应,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通过学生课堂上的实验证实的,旨在说明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他人潜意识作用的影响。当你给予他人某种期待时,对方会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你的影响,进而向着你为其设计的方向发展。
当人们听他人说“当你有了天才的感觉,你就会成为天才;当你有了英雄的感觉,你就会成为英雄”的话语时,也许会认为对方有白日做梦的嫌疑。但事实上,如果你听到这样的话或者遇到这样的事情,真曾有过这样的想法时,告诉你,是你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你受到了人性弱点的左右。因为,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对某件事情作出想象时,才会更好地付诸行动,即只有告诉自己,我会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才更易获得成功。正如史迈利·布蓝敦在他的著作中写到的那样:“适当程度的‘自爱’对每一个正常人来说,是很健康的表现。为了从事工作或达到某种目标,适度关心自己是绝对必要的。”对于这一点,从影响力的角度讲,用告诉自己“我会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的做法,可以更好地向他人施加影响。于是,这让我们想起了推销之父原一平。
原一平在25岁的时候报考了明治公司,虽然被录用,但主考官却对她说:“原一平,你不是干得了这种困难工作的人。”这句话深深地刺痛了原一平,他瞪着眼睛注视着主考官,在内心深处对自己说:“我必须证明给你看看。”正是怀着这样的信念,他努力工作了三年,最终在该公司站稳了脚。
就在他取得了一些业绩的时候,他心中又萌生了一个新的推销想法:找明治公司董事长串田万藏,要一份介绍日本大企业高层次人员的“推荐信”,这会更利于他推销保险业务。但向董事长提出这样的请求怎么可能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为了这个想法,他坐立不安,并发誓要实现自己的推销计划。
一天,他终于咬紧牙关,鼓足勇气,信心十足地推开了董事长的门。当他支支吾吾地向董事长说出他此次来的目的时,串田董事长立刻反问道:“什么?你以为我会介绍保险这玩意儿吗?”
原一平曾设想过串田拒绝他的很多种方式,但就是没有想过串田会用轻蔑的语言“这玩意儿”来形容保险这个行业。他被激怒了,毫不犹豫地向前跨了一步,对串田说:“你这个家伙。你刚才将保险这个行业说成了这个玩意儿对吗?公司不是一直对我们说‘保险是每个人都需要的正常行业’吗?怎么今天变成了这个玩意儿了呢?你还是公司的董事长吗?我回去立刻告诉大家你今天所说的话。”他说完便出去了。
走在回去的路上,他后悔自己的一时冲动,同时又觉得自己说得没错。就在他回到公司准备辞职时,他的上司对他说:“刚才串田董事长打来了电话,尽管你对他的恶语相加令他很生气,但你走后他经过仔细地考虑,同意了你的请求。”
原一平能够成为被人们称赞的推销之神,不仅在于他灵活的推销技巧、坚毅的推销意志、勇敢的推销方法,还在于他敢于时刻警醒自己,告诉自己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告诉自己,我会成为我想要成为的那个人,有时就像一个人的目标一样,可以激励人们不停地为之奋斗。
对此,心理学家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你的信念是否会影响你的行为?经过各项调查研究发现,个人的信念对个人的行为有着很大的影响。无论生活中人们认为做某件事情的方法是科学、正确,还是荒谬、无知,个人的思想都会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义无反顾地执行,这既是人的优点,也是人的天性弱点。
之所以理解为人的天性弱点,主要是从影响力的角度而言。具体而言,就是你可以针对欲影响之人的个人喜好以及生活方式,设定自己与之相符的信念和行为,并时刻告诫自己成为这样的人,这会帮助你在影响人的过程中,更易施加影响。身为公司部门主任的马丽女士曾经历过这样的事情:
马丽是一名大专毕业生,由于学历低,刚到公司的时候受到同一部门中的其他同事的排挤。她们曾嘲笑她是一个文盲,甚至对她的能力有所怀疑。对此。马丽从不理会,她只是装作不知道,对其他同事还像以往一样热情,但心里却暗暗地告诉自己,一定要用行动证明自己比他们都优秀。半年过去后,马丽因为出色的工作业绩,被评为公司中季考核的十佳员工,这令周围的同事对她刮目相看,再也没有人说她是文盲了。两年后,她被提拔为该公司的部门主任。
马丽的成功源于什么?作家乔治·巴纳说:“远见是在心中浮现的将来实物的可能性或者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图画。”马丽正因具备了“告诉自己,我会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这种远见,才成功地影响了周围人,改变了他们对自己的偏见。心理学上,把这种迎合他人的要求激发自己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的方法,划分为期待效应的法则之一。主要是向人们揭示,适当的积极的自我期待,也能够增加影响他人的砝码。
有人会疑问:“期待效应”,不是别人对你的期待,正面鼓励吗?相反,原一平,马丽所面临的并不是期待,而是打击与挫折?事实上,不管他们面临着怎样的期待与打击。他们都会成功,因为自我本身的期待更具有说服力。“期待效应”有着特别的一处在于,你所期待的那个人值得去期待。如果他自身不积极进取,奋发向上,你再期待,也只是“扶不起的阿斗”。别人的期待能带给你一定的鼓励与信心,但对自身的期待才是不可多得,难能可贵的。
所以,生活中要时刻告诉自己,激励自己,让自己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人,这更能完善自己,激发自己体内的潜能,进而使自己能够获得有效影响他人的秘密武器。
原一平工作心得:
他定期举行“原一平批评会”,坚持6年,听取大家的意见,来检讨自我,改进自我。
他坚持每星期去日本著名的寺庙听吉田胜逞、伊藤道海法师讲禅,来提高自己的修养。
他对每一个客户都有一个详细清晰的调查表,建立了分类档案。
他把微笑分为39种,对着镜子苦练,曾经在对付一个极其顽固的客人时,用了30种微笑,他的微笑被人们誉为“价值百万美金的笑”。
他有坚强的毅力和信念,为了赢得一个大客户,他曾经在3年8个月的时间里,登门拜访70次都扑空的情况下,最终锲而不舍获得成功。
原一平语录:
·对于积极奋斗的人而言,天下没有不可以的事。
·推销成功的同时,要使该客户成为你的朋友。
·当你找不到路的时候,为什么不去开辟一条。
·成功者不但怀抱希望,而且拥有明确的目标。
·忘掉失败,不过要牢记从失败中得以的教训。
·“好运”光顾努力不懈的人。
·储藏知识是一项最好的投资。
PS:推销之神原一平简介
在日本寿险业,他是一个声明显赫的人物。日本有近百万的寿险从业人员,其中很多人不知道全日本20家寿险公司总经理的姓名,却没有一个不认识原一平。
1904年,原一平出生于日本长野县。因为家境富裕,从小他就像个标准的小太保,叛逆顽劣的个性使他恶名昭彰而无法立足于家乡。23岁时,他离开长野到东京打天下。
1930年,原一平进入明冶保险公司成为一名“见习业务员”。原一平刚刚涉足保险时,为了节省开支,他过的是苦行僧式的生活。
——为了省钱,可以不吃中午饭。
——为了省钱,可以不搭公共汽车。
——为了省钱,可以租小得不能再小的房间容身。
当然,这一切并没有打垮原一平,他内心时刻燃着一把“永不服输”的火,鼓励着他越挫越勇。
1936年,原一平的业绩遥遥领先公司其他同事,成为全公司之冠,并且夺取了全日本的第二名。36岁时,原一平成为美国百万圆桌协会成员,协助设立全日本寿险推销员协会,并担任会长至1967年。
因对日本寿险的卓越贡献,原一平荣获日本政府最高殊荣奖,并且成为MDRT的终身会员。
原一平50年的推销生涯,可以说是一连串的成功与挫折所构成的。他成功的背后是用泪水和汗水写成的辛酸史。
尽管原一平功成名就,但他根本不愿意停下来,还要继续工作,他的太太埋怨说:“以我们现在的储蓄已够终生享用,不愁吃穿,何必每日再这样劳累地工作呢?”
原一平却不以为然地回答:“这不是有没有饭吃的问题,而是我心中有一团火在燃烧着,这一团永不服输的火在身体内作怪的缘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