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细节决定成败》一书面市后,很多老板兴奋不已,似乎豁然开朗,找到了解决企业经营管理中病症的良方。于是就买了一大堆书,发给下属和员工学习,潜台词是:企业中存在的问题,都在于你们不注重细节。当《决策决定成败》一书上市后,很多老板沉默了,他们没有勇气说,企业的问题是自己决策不当造成的。珠不知,如果决策错了,细节越完美,企业死得越快、也越惨。
老板似乎总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企业管理一旦出了问题,下属和员工就成了药罐子,老板成了一位妙手回春的医生,开方抓药,捏着员工的鼻子一通猛灌。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为公司制定的方案,老板要审查,并修改。最后,那套方案在实施的时候又回到老路上。
举两个典型的案例来说明问题:
A公司是个特别能战斗的企业,多年来,老板身先士卒,在前线“领军打仗”,取得非凡的业绩。企业规模扩张后,老板无法适应从“前线指挥所”到后方“作战室”指挥的转变,在办公室看不到别人做事,心里就发慌,但又不可能事事皆问,于是就经常召开莫名其妙的会议,把大家搞得筋疲力尽。
公司每年都要召开高层管理者会议,总结当年的工作,布置下一年度的工作,这样的会议一开就是三天,甚至连吃饭都顾不上。老板把他认为存在的问题一一罗列出来,让管理者在新一年内解决。会议纪要往往有数十页,要解决的问题有五六十个。开完会,老板以为该说的都说了,该布置的都布置了,可是到下年年底一检查,外甥打灯笼--照旧(舅)。于是第二年如法炮制,再来一遍。他在折磨别人的同时,自己也备受折磨,搞得身心疲惫。
B公司,遇到问题就制定规章制度来解决,但效果不好。有一次,老板去北京出差,在天安门广场的马路边等朋友,烟瘾难耐,抽完烟后随手一扔,被罚款5元。老板老实地交了罚款,可左等右等,朋友还是不来,烟瘾又犯了,怎么办?老板再抽一支烟过瘾,又被罚5元钱。
从这件事,老板立即想到,自己的企业虽然有很多的规章制度,但是,经济处罚成了犯错误的代价,员工只要付出代价,就不会有歉意。拿上班迟到为例,虽然规定迟到一次罚款10元,但迟到现象屡禁不止。
经过集思广益,B公司决定采取一种与以前截然相反的做法,以公约的形式解决公司面临的问题。以后,公司只有公约没有制度。还是以上班迟到为例,如果某车间有一名员工迟到,在这位员工到来前,车间里的所有员工都不开工,列队站在车间门口,当他进车间时,大家集体欢迎他。如此,公司很快杜绝了迟到现象。
A企业老板总是自以为是,给企业及下属开药方,药方开得越多,公司问题越多。员工在长期服药过程中处于慢性中毒状态,并产生抗药性。B企业老板知道,再好的机制,如果得不到员工心悦诚服的认同,也不会有好效果。所以,与其给员工开药方,不如让员工给老板开药方。遇到问题,让员工给老板开药方,然后自己和员工共同服药,这个药方一用就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