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上,没有失败的事情,只有放弃的事情。谁都不可能在职场上永远一帆风顺,关键是要坚信自己能把困难转化为对自己有利的因素。如果没有这样的正面想法,一个人就无法成功。
积少才能成多,成就是积累出来的。要得到任何东西,就必须用时间和精力去换取,功到自然成,付出的是成本,得到的是利润。一个人做事情,不怕慢,就怕停。
台塑公司的资深员工王金树,在台塑一干就是50年。他的员工编号是三号,一号和二号是老板王永庆兄弟。80岁的时候,王永庆还舍不得让他退休。50年里,要说没有不顺心的事是不可能的,但王金树没有半途而废。最终,王金树因拥有2000张台塑股票,身家过亿。
积少成多,苦劳就是功劳,功劳以苦劳为基础。现在的万通地产赫赫有名,而当年,冯仑和一起到海南闯荡的几条汉子,甚至穷困到没饭吃的境地。现在,他熬成了地产哲学家,一开口就是名言:“世界上做一件事情最大的挑战是坚持,而不是困难,困难很正常,但是你跟这个困难玩儿多长时间,结果是不一样的。”
困难越大,成就越高。有的人几乎是积累了一生的才智才开始创业,比如美国的玫琳·凯·爱施,直到45岁才创业。她的成功故事,被誉为是对现代职业女性最初的启蒙。她的5000美元启动资金就是她前半生做员工的积累。除此之外,20多年来在公司里的思考和体会,也有助于她的创业。
华为公司的任正非退伍创业时也已经42岁了,但他并不觉得有多晚,42年的时光就是财富。没有几年,国际知名的西门子公司、微软公司都成了华为公司的伙伴,任正非也被称为中国科技教父。只要心中有不息的念头,不管你原先干什么,都是在作准备,总会有出头的一天。
1、重复
松下幸之助当年出身贫寒,到一家电器工厂去应聘,人事主管看着他衣着肮脏,身体瘦小,推辞说:“我们现在暂时不缺人,你一个月以后再来看看吧。”
没想到一个月后松下幸之助真的来了,主管推托说:“我有事,过几天再说吧。”隔了几天,松下又来了,如此反复了多次,主管只好明白地说:“你这样脏兮兮的,我们工厂不要你。”松下立即回家借钱买了一身整齐的衣服穿上再来面试。主管只好说:“你的电器知识太少了,我们不能要你。”
不料两个月后,松下再次出现在主管面前,他说:“我已经学会了不少电器知识,您看我哪方面还有差距,我一项一项来弥补。”这位主管紧盯着态度诚恳的松下,过了半天才说:“我干这一行几十年了,还是第一次遇到像你这样来找工作的,真佩服你的耐心和韧性。”
松下幸之助得到了这份工作,并通过不断努力逐渐成为“经营之神”,成为商界的楷模。员工求职要相信重复的力量,老板求贤也要如此。
沃尔玛的创始人沃尔顿很重视人才,他争取后来成为沃尔玛CEO的大卫·格拉斯加盟沃尔玛,就是典型的三顾茅庐。沃尔顿不厌其烦,总是以极为饱满的热情来游说对方,并承诺给对方以股份。不管对方态度如何,沃尔顿一直没有放弃。沃尔顿为了得到格拉斯这个人才,他前后整整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如愿以偿。
重复一件事,有时令人厌烦。这个时候,要放弃面子思想,以最后的业绩为重,坚信水滴石穿的道理。重复达到一定的次数,性质就会不同,局面就会打开。因为在重复中,你对自己的理解加深了,别人对你的理解也加深了。
2、坚持
看准的事情,哪怕家底输得干干净净,也要不惜一切坚持到底,这样的员工才有可能成为老板。1865年,洛克菲勒同合作伙伴们吵翻后,大家决定把炼油厂拍卖掉,底价是500美元。这是独霸石油的起点,每个人都志在必得,标价很快就涨到5万美元,大大超出洛克菲勒的预期。有人打了退堂鼓,但洛克菲勒没有,最后标价又升至7.2万美元,洛克菲勒毫不犹豫地报出了7,25万美元。这样,在他26岁那年,他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炼油厂。没有这几十分钟的坚持,就没有后来的石油大王。
世间最难的事就是日复一日的坚持,而把一件不太难的事真正做好的,却只是少数人。事业是环环相扣的,成功在于坚持,这是一个并不神秘的秘诀。平安保险公司的金牌销售员邵硕伟,刚入行的时候一直很失败,直到有一天他终于明白:“其实根本就没有失败,只有放弃。”由于不轻言放弃,一单咬紧一单,2003年他获得了华人寿险大会的龙奖
作为员工,要放弃一件事会有很多理由;但要成功,认准的事有100个理由也不能放弃。1996年的时候,联想公司的柳传志深受美尼尔氏综合症的折磨,痛苦不堪。这病首发是在1991年,但当时没有处理好,后来的频频复发使他苦不堪言。病痛中,柳传志本想放弃工作,安心养病,但是考虑到公司太小,没有人能够接班,就一直干了下去。
如果那时柳传志没有一年咬紧一年的坚持,就很难说有今天风云四起的联想。坚持是一种量的积累,有利于员工积累到真正有用的经验。
3、等待
方正集团原主席王选说:“我真正是权威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说我在玩弄骗人的数学游戏;可是我已经脱离了第一线,高峰过去了,不干什么事情,已经堕落到了卖狗皮膏药为生的时候,却说我是权威。”如果一直以来他不满怀希望的等待,就前功尽弃了。
王选的等待,靠的是自信;而巴菲特的坚持,靠的是对原则的执著。比如在2000年3月,巴菲特的公司在保险领域投资失败,股票跌了将近一半,此时的Nasdaq指数涨到历史最高的5000点,几乎所有人都因为网络股、科技股而大赚特赚。巴菲特曾经声称,打死也不投资互联网,面对股东施加的巨大压力,巴菲特采取拖延战术,特意给股东写信作诚恳的道歉,表示会认真考虑网络股。Nasdaq不久后崩盘,巴菲特也因此再次声名鹊起。
如果没有足够的定力,股神是做不成的。25岁的巴菲特初出茅庐之时,在卧室里组建公司,坚持的就是长期投资的理念,从没有为一时的冲动放弃立场。股神其实也不神,就是善于等待而已,巴菲特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
该做什么就做什么,顺其自然地等,就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不要轻举妄动。很多企业不善于等待,急于求成,最后功亏一篑。比如三株集团,摊大饼一样在全国急速扩张,一篇报道就使整个帝国土崩瓦解;再比如巨人集团,盖大厦像芝麻开花一样,节节升高,结果因短缺了几千万资金就使大厦成了烂尾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