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老板最头痛的几个问题(六) |
来源:建材商界
作者:李金洲
时间:2013/3/4
|
|
|
六、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关于竞争力的提升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也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永恒话题。 每个公司都希望尽快建立并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然而,很多公司终其一生也没有能够建立起自己的竞争优势,其运行通常是“望天收模式”(懒汉种庄稼,自己不作为,全靠老天摆布,顺其自然,收获多少算多少),活得艰难,死得突然,“出师未捷身先死”。这就造成了中国公司平均寿命很短的现状。 竞争力的建立就那么难吗? 难,确实难,难于上青天。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便认真钻研透彻了“世界竞争策略之父”迈克尔•波特的三大竞争策略,仍然觉得难以建立自己的竞争力;而即便建立了,也很难保持,容易成为昨日黄花。 那么,竞争力建立之难难在何处? 主要在于两点: 其一,难的核心不在于找不到好的策略,而在于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在和谁竞争。 那么,我们究竟是在和谁竞争呢? 很多人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地是在和竞争对手竞争;而竞争对手嘛,也理所当然就是自己产品的替代者,就是那些同行。 表面看似乎真的如此,你看,顾客不买我的产品,而是购买同行的产品,同行夺走了我的生意,这不就是明显的证明吗? 是的,表面看是如此,但这种理解实则谬矣,大谬矣。 请明白,顾客不选择你,不是因为竞争对手阻碍了你,而是因为不满意于你所提供的价值。 好比你今天去相亲,相亲对象瞧不上你,不选择你,是因为她不满意于你的相貌、气质、谈吐、性格、人品、财富……并不是有另外一个人在和你竞争。 当然,如果你一定要用“竞争对手”这个概念的话,它主要是代表你的顾客(或相亲对象)心目中对价值期待的预设标准,而不是同行。 一般情况下,顾客拿你所提供的价值和他心目中的预设标准进行比较,如果不满意,他就不会选择你(当然,垄断情形或者别无选择的情形除外,但是,你很难遇到这样的情形,更不可能长期遇到这样的情形)。这时,如果有替代者能够提供优于你所提供的价值的价值,顾客就自然而然选择替代者。 通常,这个“替代者”就是我们误以为是的竞争对手,但从本质上讲他不是我们的直接竞争对手。 其实,换一种理解,也可表述为,就和很多人所说的“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样,我们的竞争对手就是“顾客期待的那个能够提供他所满意的价值的我们自己”,如果我们能够战胜“顾客期待的那个能够提供他所满意的价值的我们自己”,顾客就一定会选择我们。 当我们明白,我们真正的竞争对手是顾客对价值期待的预设标准后,我们只需要分析、预测顾客的价值期待,然后在价值创造上下功夫,并不断进行成本优化,那就不怕任何的替代者了。老子说“不争而胜”,就是说我们不需要同别人“争”就可获胜,所言就是此理。 其二,难在经营理念的确立、理解、实践上。 很显然,当明白我们的竞争对手是顾客对价值期待的预设标准后,我们只需要在价值创造上下功夫就行了。 但是,能否真正达到创造符合顾客需求的理想价值的目的,与我们在创造价值时所持的理念关系很大,也就是与我们创造价值的指导思想关系很大。 秉持好的理念,我们在创造价值的时候既快乐,又高效,价值的产出会更多更好,因此就更容易得到顾客的认同,回报更多;反之,如果理念不好,只会“以己之心,度人之腹”,这就很难真正把握准确顾客的价值期待标准,也就无法提供满足顾客需要的价值,我们就得不到顾客的认同,回报很低。 最佳的理念应该是以“利他”为核心来制定。不过要注意正确把握“利他”的角度。真正的“利他”既不是站在“他以为”的角度,也不是站在“我以为”的角度,而是站在对“他未来有利”的角度。 (未完待续。下期:七、小微型企业如何对待管理?)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