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新城中心组团模块图
内江新城中心组团谢家河片区景观建设现场一瞥
1月23日,内江新城中心组团规划正式通过专家评审,这标志着以中心组团领衔的内江新城建设进入全面建设的崭新阶段。 由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周干峙,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教授王建国,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边兰春,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朱子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教授级高级规划师樊晟等7名专家组成的评审组,听取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院长李晓江和内江新城中心组团控制性详规编拟项目组负责人就规划方案的详细说明后,对内江新城中心组团规划进行综合评审一致认为:规划采取了多规划同步编制的方式,设计功能定位准确,对场地特色的研究深入,设计理念符合当前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十八大提出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规划方案较好地利用了自然山水和文化资源,尺度宜人,体现了内江的地域环境和文化特色,规划工作扎实、技术先进,内容和深度符合规范要求,是一个综合水平较高、具有示范意义的规划设计,专家组经审议,同意通过该规划设计。 内江新城规划中遵循的“依山、理水、传文、营城”设计理念,符合内江实际的同时兼具前瞻性国际视野,将在带给内江新城现代化的城市形态、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文态和优美化的城市生态的同时,积极推动内江打造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山水园林城市。 作为内江未来的经济中心、行政中心、体育中心、文化中心和商务中心的内江新城,规划面积约103平方公里,分为中心组团、城西组团、白马组团、椑木组团、高桥组团,静态总投资750亿元。内江新城中心组团占地18平方公里,将着重以发展行政、体育、文化、商贸、金融、交通枢纽、休闲娱乐、特色商业、会议会展、商务办公、滨水生态居住为主,着力打造人居环境示范区、园城一体示范区、城市中央商务区。江萱规划看新城,城市蝶变突破之战。 一年前的今天,广州打工的刘春梅同样是过年返乡,但当时对“内江新城”、“一中心四组团”这些名字还从未耳闻。但今年回到内江后,春梅拽着来接她的哥哥,非要先在城里转一圈再回老家高桥镇。 春梅说,2012年里偶尔百度下老家的新闻,每次都会有“内江新城”这词跳出。虽然懂得不多,但她跟无数在外打工的人一样,知道老家高桥镇也已被纳进“内江新城”规划范围,名字就叫“高桥组团”。 与春梅一样,所有内江市民都在为内江新城而欢欣,而这背后,透射出的是内江城市发展规划的科学与高远。
城市谋变决策层“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2012年4月26日,内江新城建设破土动工。消息刚刚发布,渴望早日改变城市面貌的甜城市民就奔走相告,而一年来城市面貌的每一个变化,也成了茶余饭后百姓最大的谈资。 作为内江市的“一号工程”,“内江新城”概念的诞生让常年驻站于此的媒体人张明海至今仍记忆犹新—— 2011年12月底,新履任的内江市委书记曾万明第一次提出了内江新城的概念,而这一构想源于之前全市已开展了一个多月的“内江市情再认识大调研”活动。 曾万明在接受专访时曾提到,2011年11月,也就是他刚到内江的时间,那时这个城市的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而人口密度远远高于每平方公里1万人的国际标准。“如果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相应的城市配套设施跟不上,就会出现一系列城市问题。因此,建设内江新城,市民已等待多年、期盼多年,我们更是‘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 此外,分析其他城市规建路径,内江市也总结出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以新城建设为突破口,迅速扩大城市规模、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面貌。眼前单一的中心城区框架,已无法承载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建设愿景。内江只有建设新城,才能让这座城走上“次级突破”赶超跨越之路。
抱团发展内江新城各组团“四星捧月”
结合调研结果和市民意见,去年2月,内江市委六届三次全会定下了发展方略:奋力推进“三个加快”,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三个加快”中,将加快建设百万人口特大城市排在首位,其中最重要的抓手,正是备受瞩目的“内江新城”。 规划显示,内江新城格局为“一中心四组团”,即中心组团、经济开发区组团、椑木组团、白马组团、高桥组团,建设总面积约103平方公里,静态总投资约750亿元,形成了一个圆满的“四星捧月”格局。“2012年上半年快速启动,年底实现重点突破;2015年形成基本主框架;到2020年,再造一个‘新内江’!” 以中心组团打头,内江正重点打造北新入城线、大千路北延线、西林大道北延线、汉安大道东延线等道路基础设施项目;配套建设中小学校、科技馆、沱江大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规划展览馆、城市档案馆等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还有规划绿地与广场用地约2.65平方公里,建设多个景观公园……43个项目已快速启动,正提升着内江这块“首位”区域的品位。 目前,其他各组团也呈现出“多级支撑”态势:30平方公里的经济开发区组团定位为“产业新城,城市新区”,力争2015年工业产值实现300亿元以上;白马组团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建设与中心城区融为一体的宜居、宜业、宜商白马能源物流新城;20平方公里的椑木组团将在循环经济上下功夫,定位“产城一体、园城一体”示范区;24平方公里的高桥组团打造文化产业区,将高桥镇变身为“职教园区”,把田家镇的范长江纪念馆升级为“中国长江记者家园”,联动郭北镇开发“长江森林公园”。 “把内江建设成一个宜居、宜业、宜商的现代生态园林城市,这是规划建设的指导思想。”内江市委副书记、市长杨松柏说,将来每个组团都将发展成为10万至20万人口的中小城市,中心组团的规模还会更大一些,首位驱动“双百”大城。与此同时,内江从去年3月起启动了旧城改造工程,提升老城品位,无缝对接新城。
产城一体新城组团与产业布局亲密融合
一年前,小河口长滩村村民颜怀德还为工作的事情发愁,年近60岁的他,长期以来都是以四处打零工为生。 而今回访颜怀德时,他并未在外东奔西走,而是高兴地说去年他在家门外500米处,找到了一份保安工作,月薪1560元,而就职单位就是“椑木组团”引进的一家废旧塑料加工企业。而今上班方便,家里房子也整修了一番,以后还有望住进安置新房。 在其他组团里,类似颜怀德这样的人不胜枚举。内江新城各组团的规划建设吸引着企业入驻,同时也与该片区的产业亲密融合,百姓备受其益。 作为内江头号民生工程,内江新城也被寄予再造“产业内江”的历史使命——中心组团立足于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内江未来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椑木组团以再生资源产业为支撑;高桥组团以职教园区和观光农业为发展方向;城西工业园组团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汽配制造等优势产业;白马组团则依托循环流化床技术,大力发展清洁能源。 这样的布局,让建设中的内江新城不会是一座空城,可充分确保多点开花,实现多极支撑内江发展,让新城建设推进“两化”互动和产城一体的同步实现。内江市领导总结说,只有加快建设内江新城,产业发展才有平台,招商引资才有载体,固定资产投资才有来源,反过来经济社会有了发展,必定又促动城市建设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