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在考核求职者时,有一个必问的题目:你对前东家如何评价?他不会直接去问,而是很艺术、很隐晦地把话题转移到这个问题上。比如他会问:“为什么会离开那家公司?原来在读书的时候,你跟同学的关系怎么样?你这么有才,别人是怎么看你的?”有的求职者就会下意识地讲别人怎么对自己不好、自己如何怀才不遇。如果这个人的怨气很大,人力资源总监对他的印象就会大打折扣。
抱怨、牢骚就像口臭,自己没有感觉到,但会让别人觉得不舒服。在一个公司里,对一些人、一些事抱怨的情绪一旦形成,就会逐渐变成整个公司的文化,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它也叫责任病毒。
抱怨的潜台词是,问题是别人的,成绩是自己的,或者这件事情做砸了、做坏了跟自己没有关系。如果每个人都用这样的逻辑去说话、去办事,那它就会形成一个叠加,大家都在这个频率上,就会把这个频率放的非常大。
清末民初,有一个叫王凤仪的职业劝善家,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不断去发现每个家庭里的问题,然后帮助大家梳理。比如,有一个老太太说老头对她不好,经常打她,然后就跟王凤仪抱怨,说自己命很苦。没想到大善人王凤仪说:“你拿个镜子去照照,你那张苦瓜脸永远都没有笑容,逢人就说你有多惨,即使你没嫁给这个老头,另外一个老头恐怕也要打你。”老太太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问题不只出在别人身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