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众多铝型材商家都经受着缺货的折磨,有的商家已经要“揭不开锅”,有的商家已经因此损失了部分客户……
以前,就算年初缺货,也就几天而已。本来应该很忙的阳春3月,却难得地清闲了,这实在是不正常,很不正常。
这实在是很正常。
长年积淀的资金链压力终于在去年底开始爆发,有的商家甚至是过年前两天收回点资金匆匆回家过春节——商家、厂家都不愿,甚至不能充足地备货。而现在,有实力的、单子货量大的,厂家先照顾,单子小的,厂家只能暂时“战略放弃”。
行业“病态”的资金流动,早就逐渐腐蚀着商家们的经营能力,这段时间的缺货,绝非偶感风寒打个喷嚏的小症状。
此时此刻,笔者无意附合大家对行业弊病的痛斥,而是感慨多少年过去了,我们的经营能力还没有半点提升,还停留在很低级的阶段,而且“知易行难甘平庸”。比如当大家真心实意地对伟昌的业务模式赞叹有加,赞美别人“卖得最贵又卖得最多”之后,绝不踏出模仿的第一步。
原因是,伟昌崛起的时机好,伟昌有钱能够承担巨大的开销,伟昌厂家大力支持,这些咱们都没有,所以心平气和,理所应当。
要说时机,大家都经历了那个岁月,为什么伟昌崛起了,我们没有?难道,现在时机不好吗?城市化建设加速,时政对消费需求的压缩,都预示着未来会迎来高速发展的时期,现在正是提升综合实力,修炼内功,打造自身品牌形象的最佳机遇。
要说开销,伟昌也不是一开始就有这样的业务员规模,它也不是一开始就承担这么大的开销。万丈高楼平地起。谁人不是一点一滴做起,以点为突破口,逐渐壮大?只有迈过千山万水,蓦然回首,才会发现物是人非,今非昔比。
要说厂家支持,这几天很多人对笔者说,我们投钱都是给厂家做嫁衣,厂家说给别人做就给别人做了,我们都是打水漂,只有厂家支持才有希望。这时笔者都会问,如果杨云马上经营其他品牌,不做伟昌了,他能东山再起吗?对方的反应出奇地一致——沉默,然后告诉我,能。是的,大家赞美伟昌,只是借用了“伟昌”这个名字,真正赞美的是它的业务模式。这个业务模式就是伟昌在四川的根,即便不叫“伟昌”,即便没有什么专利、荣誉,根在、魂在,自然能生长。
多少年了,隔壁行业的刘欢老师,还在为大家温柔而悲情地唱着: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
所以,亲,今天你缺货吗?
只是单单缺料发货,还是缺了那股“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豪气?
不践履,不证得,如何获果报?
望大家都能坚实地踏出前进的第一步。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