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克尔波特在阐述竞争战略时,讲过一个关于印第安部落的寓言故事:加拿大的原住民地区活跃着几支部落,他们均以狩猎为生。
经过长时间的生存博弈之后,最后只剩下一支印第安部落得以存留。这支部落成为幸存的原因令人匪夷所思:其他部落在狩猎之前,都会总结过去的成功经验,然后选择最可能获取猎物的方向全力出击;而这支印第安部落却是请巫师作法,在仪式上焚烧鹿骨,然后根据鹿骨上面的纹路确定出击的方向。
通过竞争生存下来的强者却是焚烧鹿骨的那个部落,而看似准备充分的部落最终销声匿迹,到底是什么原因?
从整个市场环境来看,当不确定性因素明显增多,竞争变得异常充分时,企业之间互相模仿的速度骤然加快,进而催生“战略同质化”现象。“战略同质化”现象直接导致企业战略的缺位,每一家企业事实上都没有战略,大家都只是在战术层面上拼命厮杀,玩一场看不见未来的“狩猎游戏”。随着时间的推移,部落之间对猎物的竞争不断加剧,而他们每天的狩猎方向经过“分析”后变得逐渐一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部落看重的不是制定行之有效的战略,而是高效地完成预定任务。
在重庆卫浴行业,有这样一个品牌——
它,从诞生那一刻起,在战略规划时,就誓做重庆卫浴行业的“狩猎佼佼者”,曾经风光一时;然而,通过几年的时间运作,目前处境相当困难,举步维艰,战略开始迷失。这一现状让曾经对市场信心十足的负责人(俩姐妹),现在变得灰心丧气,怀疑自己的能力和选择。
从雄心勃勃到垂头丧气,它是如何一步一步轮落到今天这种地步的?
我们不妨简单分析一下,寻找病根之源,然后再对症下药,寻求新的突破。
产品定位迷失——
高价位没有高价值
“追求高利润”几乎是所有企业的愿望。但是,要达成这一愿望的前提就是必须有高价值的产品做支撑。
在它的展厅,很多人都会被它产品的漂亮外观所吸引,但是,如果真正要选择购买,大多数人会迟疑。
这是为什么?
“看得见高价位,却看不见高价值”。很简单:高价值可以等于高价位,但高价位不一定等于高价值,消费者最终是为价值买单的。单从表面来看,其产品的确不错,但是它们更多的是强调一个概念,一种没有品牌内涵的简单产品外型而已,缺乏必要的产品文化作支撑,不能体现出品牌的核心价值。
这样一来,随着时间推移,俩姐妹对品牌核心价值的认识开始迷失,在核心价值的建设上开始放弃……最终,因核心价值长期处于真空状态,就失去了自己的品牌核心价值。
都知道,失去品牌内涵的产品如同没有充气的轮胎,是无法前行的,否则只有伤害,伤害企业这部车辆,伤害产品自身的形象。没有品牌文化而只有外观的产品很容易被复制,尽管一开始她们还坚持形成自己独有的产品风格,但是一段时间后,由于无法避免模仿抄袭的世俗,同类产品大量涌现,他们在市场上就失去了优势。
在品牌整合营销时代,没有进行好的产品战略规划,没有极具优势的产品,自然也就没有御敌的装备,敌人随时都可以攻击并摧毁我们的阵地。
市场拓展迷失——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中医理论揭示,头痛、脚痛的根本病因并不是在头或者脚上,而是身体免疫系统抵抗力降低,部分系统功能失调引起的。如果采取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法,往往是治标不治本。
然而,现实中的企业多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许多中小型企业一旦遇到销售环节出了问题,就会立即采取对症施治的“头痛医头”的快速止痛术,而没有辨证施治,从企业整体系统来深省“病根之源”。于是,“头痛”病永远无法断根。
在产品方面,当销售状况不好时,俩姐妹并不是去查找真正原因何在,而是看同行竞争对手什么款式好卖,自己也马上生产,殊不知这种看似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见效,反而还加大了公司的成本支出,囤积了库存产品。
在经销商队伍建设方面,她们缺乏稳定的策略。当产品没有创新和突破时,经销商自然处于风雨飘摇之中,没有好的销售,肯定底气不足,人心涣散。对经销商队伍出现的问题,她们的做法是这家不行,我另换一家,总会有一个适合的。殊不知这种频频更换的做法对品牌形象的损伤非常大。
她们以为在不断解决市场拓展的表面问题的同时,就会扫清品牌在市场拓展过程中的一切障碍,解决所有的心头之患,但很显然这只是头痛砍头的简单方法。没有进行复杂思考的简单方法实际上只是幼稚办法,往往贻害无穷。
管理角色迷失——
什么都管什么都没管
管理问题是很多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和规模时,企业创立者管理水平的“瓶颈”就会显现出来,尤其是那些股权均等,或话语权相当的“兄弟企业”或者“姐妹企业”,因为管理分工没有明确,管理者之间本为企业发展却貌似“权力争夺”的摩擦就会上演。这家品牌的负责人恰恰就是姐妹俩。
一个企业,无论在任何时候,最终拍板定夺的只能是一个人。这俩姐妹也非常清楚这一点,但是,从企业建立之初开始,她们的管理分工一直就没有明确过,导致许多事情谁都能管但又似乎谁都不能管到底,使下面的人时常无所适从。很多正常的工作因此而出现混乱,致使工作效率大大降低,甚至停顿。比如,在员工有问题需要请示时,到底该请示谁呢?经销商在遇到问题时,应该找谁?产品出现问题时,由谁负责?工厂的生产问题谁负责?市场的拓展又由谁负责……这些问题都没有完全的分工,有时即使分工了,也没有完全按照分工的去执行,遇到上述问题,两个负责人谁都可以管,但最终的结果是谁都管不了,在出现问题时,谁都可以推卸责任。最终,在几乎所有意见不一致的问题上都互不相让,工厂的管理几乎陷入瘫痪的局面。
其实,在管理方面,她们并不是能力有欠缺,核心问题是没有明确的分工,导致管理角色的迷失,让所有人在整个环节中都有空子可钻,使整个企业的发展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目标方向迷失——
困境中寻找路在何方
真理往往是简单的,但简单的未必是容易的。
正因为简单,许多企业往往熟视无睹,往往一改再改,而没有坚持做正确的事,没有重复去做正确的事。
这家品牌发展到今天,越来越胆小,越来越否定自己的决策,否定竞争的态势,否定市场的前景,但是,他们似乎并没有找到自己真正的问题所在。
成功一定有方法,失败一定有原因。 她们并没有失败,只是她们暂时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迷失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迷失了,没有深入地解析自己的问题出在何处,仍然无动于衷;可怕的是迷失了方向,还在坚持按照迷失的方向去前行。南辕北辙的寓言意味深远。
这个品牌 ,路在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