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陶瓷何新明 为中国陶瓷产业争口气 |
来源:佛山陶瓷网
时间:2008/8/19
|
|
|
何新明:“中国陶瓷产品的出口单价很低,国外同行一直看不起我们”,“佛山作为中国陶都,这里的每一个陶企对民族陶瓷产业都是有一份责任的。东鹏未来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做国际化的品牌企业。大胆地和欧洲及所有国外陶瓷企业展开竞争,让国外陶商看到,中国陶企是完全有能力研发生产出高档、甚至顶尖陶瓷产品的。这不是赚多少钱的问题,而是要为中国民族产业争回一口气!”
佛山陶瓷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南国陶都”之称。改革开放30年来,佛山成为全国最大的建陶生产和出口基地之一,并诞生了一大批全国著名的陶瓷品牌,在技术、人才、规模和产供销配套等方面均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力。去年,佛山陶瓷工业总产值614.45亿元,工业增加值184.62亿元,出口交货值65.05亿元,市场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6月底,在佛山举行的美国陶瓷采购节上,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东鹏”)的展位吸引了众多外国专家的目光。令他们感到惊奇的是东鹏新推出的一种名为“纳福娜”的高端瓷砖产品,这种瓷砖的材质非常接近石材,以至在场的一些美国专家都不敢相信这种瓷砖是由中国陶瓷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
外国专家们的诧异不是没有道理。历经30多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令世界瞩目的建陶生产大国,但由于缺乏技术和品牌等深层次竞争资源,中国建陶制造业只能成为世界建陶生产链中的重要“车间”。长期以来,在国外同行眼中,中国品牌的瓷砖只是“低质”、“低值”的“廉价产品”。东鹏“纳福娜”瓷砖的问世,是对这种尴尬局面的一种突破。“纳福娜”不仅在国内首创,在国际上也处于领先水平,刷新了瓷砖的国际新高度。
从当初一家濒临破产的街道企业,到荣获“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中国建陶行业最具竞争力十大品牌”,“中国建陶行业唯一标志性品牌”,再到赢得国际尊重,东鹏用了短短12年。在佛山加快陶瓷产业调整步伐,不少陶瓷企业纷纷收缩战线,度过“寒冬”的时候,东鹏何以找到新的出路?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就此专访了东鹏董事长何新明。
提前布局变被动为主动
在与何新明的交谈中,记者得知,原来东鹏的腾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得益于它曾经“折翼”的痛楚经历。
1994年,何新明刚刚出任东平陶瓷厂(东鹏的前身)厂长不久,一场突如其来、百年不遇的洪水袭来,东平陶瓷厂关键的窑炉设备全部被毁坏,生产无法恢复。何新明四处求人以解困厄,却一次次被拒之门外。“这场洪水让我明白了商场的残酷,做任何事,不能靠别人只能靠自己。我时常告诫自己,时代在变化,企业也在变,今天好不等于明天也好,眼光要放远一点。”多年后回忆起那场洪水时,何新明流露出来的不只是感慨,更多的是坚定。
1996年,何新明重起炉灶,成立了新公司东鹏。他采取“滚雪球”式的低成本扩张方式,连续6年,每年兼并一个厂,规模迅速扩大,销量也从当初的4千万直线上升到2007年的20亿元。
2008年以来,佛山市提出了“赶走污染,做强陶都”的思路,陶瓷产业调整步伐提速,不断限期关停转移一大批陶瓷企业。再加上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佛山陶瓷企业遭遇历史性寒流,生存和发展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这不单是陶瓷企业的寒流,更是整个制造业的寒流,”何新明说,“国家政策的调整、物价上涨、人民币升值,使制造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今年国内制造企业的销量,尤其是出口,普遍出现大幅下降。”
当记者不无担忧地问起佛山这场“大转移”给东鹏造成了什么影响时,何新明的回答却令人吃惊,“很幸运,东鹏在去年50%出口增长的基数上,今年的出口不但没降,反而有所上升。今年上半年东鹏出口同比增长103%。”
“早在五年前,我们就预感到了行业转移,”何新明向记者解释到,“区域发展都要经历由制造业向高新企业转变、由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的过程,对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佛山有300多家陶瓷企业,远远超出了环保容量,转移是必然的。因此,我们早在五年前就着手准备了。”
据何新明介绍,为全方位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东鹏一方面提早到外地布局,化被动为主动另一方面致力抓好佛山地区总部的环保工作,加大环保投入,力求在政府下令之前达到环保要求。2006年,东鹏成为广东省清洁化生产的试点企业,并于2007年成功通过验收。
看准趋势推动产品升级
“政府提出转移,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做大做强佛山陶企。转移,并不是一棍子打死,转移的只是污染环境、运作不规范的企业。因此,对企业来说,不一定都要走掉,只要能抓好环保,做到清洁生产,符合环保要求,规范运作,完全可以继续留下来为佛山做贡献。”对佛山市政府目前所推动的产业结构调整,何新明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何新明认为,从某种角度来看,转移对企业来说的确是道难题,因为它意味着付出,有时甚至是几个亿的代价。在转移过程中,不同企业会出现不同结果,部分企业能借助这一机会上升到新台阶,而有的则可能会因为无力办新厂而就此倒下去。“对企业来说,能够做到达标、不用转,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扎根佛山,把总部留在佛山,实现东鹏的持续发展,是何新明的心愿。
陶企究竟要怎样才能留在佛山持续发展?这是何新明自2005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如今,这个问题的答案在何新明脑海里已是再清晰不过了。“说到底,最根本的办法就是自主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档次,以技术做支撑来达到环保标准。如果每家企业都能够自觉做到创新和环保的话,也就不存在‘转移’这一令政府头疼的问题了。”何新明对记者说。
走自主创新之路,研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人才是关键,科研实力是保证。为了建立过硬的科研体系,东鹏早在1998年就建立了省级陶瓷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成为了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2006年,东鹏博士后工作站挂牌成立,成为中国陶瓷行业唯一获准建站的企业。东鹏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已建成由外藉专家、硕博士研究生300多人组成的国际化、高水准的研发团队。
十几年坚持不懈的自主创新,东鹏赢得了品牌的崛起,也打造出一份陶企转型升级的样本。东鹏研发的多项技术填补了行业空白,先后获得国家专利192项,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专利试点企业”、“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 专卖店开往海外市场
“中国陶瓷产品的出口单价很低,国外同行一直看不起我们,”何新明语带不甘,“佛山作为中国陶都,这里的每一个陶企对民族陶瓷产业都是有一份责任的。东鹏未来的发展目标,就是要做国际化的品牌企业。大胆地和欧洲及所有国外陶瓷企业展开竞争,让国外陶商看到,中国陶企是完全有能力研发生产出高档、甚至顶尖陶瓷产品的。这不是赚多少钱的问题,而是要为中国民族产业争回一口气!”
何新明告诉记者,东鹏目前已在欧洲、美国、香港、韩国等海外市场设立了4个品牌专卖店,下一步,东鹏将以博士后工作站为研发的龙头,继续加大科技创新的投入,瞄准国际高端市场进行技术攻关,并充分利用各种社会力量和资源,与国内外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及设计单位开展合作,提高东鹏创新水平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能力,同时,努力培养和引进一批适应国际化经营的团队,加快国际化步伐。
|
|
|
|
[相关资讯] |
|
|
|
|
|
|
|
|
|
|
|
|
|
·建材商务信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