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俗话中,“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常被人们用来评价为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道理人人都懂,一般人都不会不切实际地幻想。
但是,现实中还是有很多人“想吃天鹅肉”。
通常,在这些“有想头”的人中,不同人之间的比较有着霄壤之别——要么是有着鸿鹄之志,要么是不知天高地厚。两者的结局不用揣测,自有天地之分。
在这里,我们并不想对所有想吃天鹅肉的人进行归类分析并点评是非,也不想预测谁指定吃不了或者保准能吃上天鹅肉,只想针对通常的规律,劝告所有“想吃天鹅肉”的人,如果您有这样的高雅追求,那就千万要跳出“癞蛤蟆”的阵群。
前不久,我和一个广告策划公司的女强人老总谈起眼下人才难得的问题,她讲了两个发生在她的公司的故事,引起了我的思考——
她的公司有两个很能干的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和内在素质,在客户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并深受尊重。结果这两个员工几乎受到她们所服务的所有客户的欢迎,纷纷表示了要“挖人”的意愿,有人许诺聘请他们做副总、做总经理、做总监、做秘书,甚至有女老总示爱要追求他们……
他们是很有头脑的人,当然不会被这些诱惑吸引。但是,女强人老总说:“如果有更好的平台,我会鼓励他们重新选择,不能耽误人家更大的前程嘛。我的用人原则是,当我不好时,鼓励他们跳槽,我不主张他们从一而终。但我奇怪的是,很多想挖他们的公司实际上是很差劲的公司——要企业目标没有企业目标,要经营理念没有经营理念,要企业文化没有企业文化,要团队精神没有团队精神……不少公司无论是经营水准还是企业愿景乃至薪水报酬都远低于我们公司,我不知道这些公司拿什么来挖我们的人?他们怎么开得了口?”
我们的话题并没有持续下去,因为没有深入的必要。
我们其实很同情那些公司,品牌不响,人才奇缺;经营艰难,前景黯淡。老板是很想有一番作为的,然而,不论什么决策都找不到合适的执行者,企业怎么前行?遇到大环境顺利还好,稍有市场波动,这些企业就举步维艰了。
然而,同情之余我们无能为力,因为这些企业缺乏上面所说的那些文化内涵,那些老板除了一门心思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找钱”外,脑子中空无一物,不愿承担任何哪怕是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他们是绝无长远出路的,这样的企业能吸引什么人才?
古人云:“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事。”此话已经明明白白地告诉了我们人才停留的原由,该如何做,应该不需要再深化再强调了。换句话就是,有些企业一直身处“癞蛤蟆阵群”,如何能够奢望“天鹅肉”?
不过,人是会变的,由人运行的企业也会变,我们并不想下咒给那些企业找不到人才,而是奉劝一句金玉良言:如果您“想吃天鹅肉,就别做癞蛤蟆。”
如果你的企业有着非常明确的企业目标(赚钱不能成为目标,因为谁都想),有着阳光的经营理念,有着科学的营销策略,有着积极上进的企业文化,你的队伍一定人才济济,“天鹅”云集。
愿所有企业达到如此境地!